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3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孙立平|普通人生活中的大萧条

月半明悦 2019-03-29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关注,看更多文章


在危机中消失的局部仅仅是财富,随财富一起消失的还有人们的意志与信念。正如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中所说的,许多人自小就相信,谁卖力气,谁就有出息。现在呢,不管勤的懒的,一概倒霉,所以人人感到精神沮丧。



普通人生活中的大萧条——重读《光荣与梦想》(1)


文|孙立平

来源:孙立平社会观察(微信ID thslping888)


1970年,美国口述史学家史特凯尔出版了著名的《艰难时世:大萧条时期的口述史研究》(Hard Times: An Oral History of the Great Depression)一书。其中一个个案是饶有意味的。作者曾采访过一个名叫罗杰的人,在大萧条的时候罗杰年仅14岁。让人感兴趣的是,在特凯尔采访他之前,罗杰从未听说过“大萧条”这样一个词汇。


他告诉采访者,他的父母和他周围的人在提到人们称之为“大萧条”的那段岁月的时候,所用的词汇都是“艰难时世”(hard times),直到研究者采访他的时候,他们依然是这样称呼那段时光。


这个例子告诉人们,同样是这样一场大萧条,在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视野中,或者说,就社会的整体经历而言和就个人的个体经历而言,可能会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十年代大萧条之后,人们出版了许多以个人的亲身经历撰写的对大萧条的感受,这些个人性的经历和感受与冷冰冰的宏观数字相比,展现出的是历史的不同层面,也使得我们有机会认识大萧条的另一副面孔。


这当中有在大萧条初期担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胡佛回忆录》的第3卷题目就是《大萧条,1929-1941年》。在史学界,有美国米尔萨普斯学院的历史学教授麦克艾文的《大萧条:1929-1941年的美国》和《大萧条与新政:历史纪实》两书。


在社会学界则有埃尔德的名著《大萧条的孩子们》。埃尔德用大量的个案和数据,证明了历史变迁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贯穿其整个生命历程。在《大萧条的孩子们》中,埃尔德以1920-1921年出生组为跟踪研究对象,对于大萧条经历对这些研究对象生命历程各方面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纵身研究。埃尔德认为,大萧条不仅影响到研究对象幼年时的生活环境,而且对其成年后的工作生活、成人经历、职业生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力甚至波及研究对象的后代,并在某种程度上构筑了战后美国人民的国民性格。


而在这些纪实性的作品,尤其值得推崇的是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记得在大学读书时就曾被这本书所吸引,而在今天重读这本书,又自有一种不同的感受。《光荣与梦想》被称为一部“美国断代史”,它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的水门事件40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他描写的是历史性的大事件,但其着笔之处却细致入微。


当人们使用大萧条这样的词汇的时候,脑子里浮现的一定是一种晦暗的图景。当时一位替《星期六晚邮报》写文章的人问大经济学家凯恩斯,历史上有过类似大萧条这样的事情没有?他回答说:“有的,那叫黑暗时代,前后共 400年”。


但实际上这个形象并不全面。事实上,在三十年代大萧条发生前的美国乃至西方世界,经历了一个时间相当长的经济繁荣时期,20年代甚至可以称之为“黄金十年”。


以美国为例,从1922年到1929年,平均年GNP增长率高达5.5%,失业率从战前的11%下降至20年代后期的3.5%。19世纪末发明的发电机、电话和汽车等技术,在大萧条发生之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收音机作为当时的一项重要耐用消费品,也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可观的行业。到了1929年,1000多万个家庭每家至少拥有了一台收音机。“消费者购买越来越多的新车,而且他们开始空前地使用电话”。


房地产的价格在迅猛上升,股市经历了一个10年的大牛市,1926年3月到1929年10月间,每股收益率上升了2.2倍。1929年3月卸任的柯立芝总统就曾公开宣布:“股票在目前的价位上还是比较便宜的。”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美国到处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到处是一片歌舞升平。1928年,赫伯特·胡佛在他的总统竞选演说中自信地宣称:“我们美国即将在征服贫困的斗争中取得最后胜利,比历史上任何国家更伟大的胜利。不远的将来,在上帝的帮助下,贫困将在我国消失。”


然而,危机以及其突然的方式到来了。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股市开盘后,股指循着前一天的走势,温和地上涨着,只是成交量明显地放大。到了大约11点的时候,股指才突然掉头向下,接着大幅跳水,到了11半,股市已经完全处于无法控制的狂跌状态。据说在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股民自杀身亡。


偶然目睹这个场面的丘吉尔感叹道:“上帝啊,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天啊!”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其中,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美元跌到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


在这期间,5000多家银行倒闭,8万多家企业破产,1400万工人失业,几乎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处于失业状态。一个“黑色星期四”将美国这个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从巅峰抛向谷底。随之,危机向欧洲,向整个世界蔓延。在茅盾先生的《子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场危机也波及到地处远东的上海。


金融危机是一场消灭财富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失败者既有穷人也有富人,或者换句话来说,是穷人和富人一起遭殃。曼彻斯特这样描述穷人的艰辛: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自己动手卷纸烟,要不就抽“翅膀”牌(10美分一包);为了省电,改用25瓦灯泡。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旧被单剪开再把两边缝接起来,这样就把中间磨损的地方分移到两边去了;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许多人家把收到的祝贺圣诞的卡片保存起来,明年好改寄给别的朋友。


如果说节衣缩食还仅仅是一种温和的表现形式,那么,被抛入失业大军的工人,破产的农民,还有无计其数的露宿街头者,则成为这场经济危机的最悲惨的牺牲品。


穷人陷入困顿,富人也大多不能幸免。之前在《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在一天的时间里,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


《光荣与梦想》记述了芝加哥一个叫做英萨尔的人。此人曾身兼85家公司的董事、65家公司的董事长和11家公司的总经理。他掌管着150家公司,雇员达5万人。1932年元旦那天,他所拥有的证券实值还在30亿元以上。但不消几天,成千上万的芝加哥人就要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手里那些英萨尔公司的股票下跌到只有1931年原价的4%了。英萨尔由36名保镖护卫着,日夜奔走,力图挽回颓势,可是这年4月,他那两个投资信托公司就被宣布破产了。6月,他因欠下6000万元的债,逃往欧洲,最后土耳其政府把他送交美国当局,终于押回本国受审。


在危机中消失的局部仅仅是财富,随财富一起消失的还有人们的意志与信念。正如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中所说的,许多人自小就相信,谁卖力气,谁就有出息。现在呢,不管勤的懒的,一概倒霉,所以人人感到精神沮丧。


李普曼当时就写道:“整个民族精神不振, 人人觉得自己孤零零的,谁也不信,啥事也不信,甚至对自己不信任了”。可以说,金融危机决不仅是一场经济的危机,同时也是一场社会的危机;它不仅是一场在社会的经济层面上发生的危机,同时也是一场发生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危机。



  ★小编推荐★  

美国历届总统都不厌其烦推崇的美国梦

                                 ——《光荣与梦想》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史无前例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美国社会放在全球背景下描述,如此强烈的对比,勾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正是因为这一切,《光荣与梦想》才被誉为经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更是无数人的精神导师,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绝的思想盛宴


  图文介绍:  




  作者简介:  



  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  

美国著名通俗历史作家、著名记者。肯尼迪总统密友,多次为其撰写讲稿。《光荣与梦想》使他一举成名。《光荣与梦想》引进中国后,影响深远,成为无数人必读的经典书之一。曼彻斯特的主要著作还有《克虏伯的军火》、《总统之死》、《最后的雄狮》等,曼彻斯特的作品被翻译成17种文字和盲文。


  精彩书评:   



★此书对美国丑恶一面的记录或许比你所了解的更具体,更深刻,但却使你不得不承认美国的光荣与梦想的来源和基础-----美国人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
——葛剑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著名学者

★历史是这样写的吗?历史就是这样写成的。
——朱学勤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这是一部介于新闻与历史之间的著作。作为新闻,作者忠实地纪录和集纳了他所经历的40年间的重要新闻事件;作为历史,这又不啻于一部美国历史演进中承上启下的断代史。惟其如此,读者既可从中获取解码这个超级大国过去与未来的密钥,亦可深入理解和思考新闻与历史的关系。
——杜跃进 经济参考报总编辑

★出版40多年后,一本讲述美国断代史的老书让人读起来依然激动不已。个中缘由,除了作者曼彻斯特的勤奋与文采,还在于1932-1972这短短40年,压缩了一个大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可能性--政商玄机、经济萧条、二次大战、军备竞赛、悲情领袖、社会风潮……作者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裁剪详略得当,叙述流畅简明,以史家之眼,对时代演进的浪花与潜流做出精彩归纳与总结,细细捧读,字里行间往往能寻到当下的影子。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我把自己的一本书命名为《道路与梦想》,正是向曼彻斯特这一巨著致敬。感谢曼彻斯特的史笔,更感谢孕育了无数梦想的那个大时代。
——王 石 万科董事会主席

★谁的光荣?何种梦想?1932-1972,从“二战”到越南战争,从福利政策到民权运动,美国很受折磨也很有进展的40年。此书以生动的笔触描摹了从高层政治到社会生活的壮阔画卷,堪称一幅20世纪中叶美国的“清明上河图”。
——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光荣与梦想》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一个遥远国家的历史,却能激起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共鸣,那是因为当年我们也有梦想,而且向往光荣。曼彻斯特并非史学巨擎,但他笔下别有一种魔力,他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呼啸而来的气势。希望感动过我们的那种精神,仍然能感动如今的年轻人。
——何 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1932-1972年的40年美国历史,在曼彻斯特的笔下,转化成一部令人神往、非同凡响的通俗史学著作。曼彻斯特以其高超的新闻写作手法、犀利的见解、恰到好处的幽默感造就了《光荣与梦想》。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思想盛宴。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光荣与梦想》作为经典传世图书   


客观、精彩地记叙了美国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

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

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体现出历史发展的波澜起伏。

此外,本书也着重体现了报纸、广播作为当时主要大众传播手段,

对美国政治、生活所起的作用,所造成的影响。

自出版以来,不仅仅在美国,对于中国读者,

尤其是在知识分子、记者有深远的影响、崇高的地位。


   经典巨著 等你来读   

    ★ 匠心 | 力荐 | 求索  |成长 ★   

《光荣与梦想》1932-1941——————————48元

《光荣与梦想》1941-1950——————————56元

《光荣与梦想》1950-1960——————————60元

《光荣与梦想》1960-1972——————————72元


  四册同售原价:236元   

小编推荐价:188元 

温馨提示



由于新疆、西藏地区运费较贵,限于图书成本,暂请新疆、西藏地区的朋友不要下单,感谢您的理解。

重要说明

1、如果您收到的商品不满意,可与寄件人联系。

2、7天内可协商退货,15天内可协商换货。

3、全国包邮,货到付款,请放心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收件人信息,即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